中共镇巴党史
2010年第2期(总第74期)
中共镇巴县委党史研究室
2010年2月5日
·中共镇巴党史小资料·
镇巴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1980年12月22日至26日,镇巴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28名(应出席230名)。大会听取并审议了陈树仓代表县革命委员会作的《镇巴县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了《镇巴县1979年财政决算和198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镇巴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镇巴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镇巴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李永昌为主任,牟利、李文芳、白太清、彭承勋为副主任,王友林、刘光朗、马家荣、马文芳(女)、李玉恭、张兴成、杨天萍、阎银保、齐世兰(女)、梁恒、吴涛元、周刚均为委员;选举产生了镇巴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吕从柱为县长,陈树仓、张弥和、祁王(女)、何荣富为副县长;选举了镇巴县人民法院和镇巴县人民检察院领导成员——祝儒敬为镇巴县人民法院院长,张继祥为镇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本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共举行过五次会议。
·党史党建论坛·
(注:从2010年1月起,连续6期转载《党史信息报》中由江涌、王力、黄莺署名的文章《60年中国之“世界观”》。)
认识水平在提高:直线、交叉、多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对独立自主和自给自足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以至于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理解为在独立的跑道上与世界强国赛跑,希望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赶超。在这个阶段,中国对世界的认识是平行式的,彼此之间似乎只存在此消彼长,不是你超过我,就是我超过你,只有竞争与零和,没有互利与合作。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第二代领导人开始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发展自己的经济。这个时期,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能够交换的国家改善关系,对外开放与经济合作由沿海向内地辐射,原来看起来不相交的国家发展路线在国际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汇聚成了浩浩荡荡的“国际经济大循环”。
在自上世纪90年代因冷战结束而开启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借助世界市场与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世界倚重中国促进增长、抵御衰退,总体上形成了互利双赢的格局。但与此同时,中国突然发现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倾销、补贴、侵权等经济摩擦越来越频繁,“威胁论”、“责任论”之类担忧与指责的声音有增无减。中国开始了如何理性学习与沉着应对一个多级的世界。
·党史党建小知识·
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18字方针是:
A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
B 控制社会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推进价格改革
上期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