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期(总第64期)
中共镇巴县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镇巴党史小资料·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三)
镇巴县党的纪律检查机构从解放初设立到1990年3月,未有内设机构。1990年4月,已升格为副县级单位的中国共产党镇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案件审理室、纪律检查室等3个工作机构。1993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合署办公的决定,中共镇巴县纪委与镇巴县监察局合署办公,设立一套工作机构,即办公室、案件审理室、纪律检查室、监督检查室、信访举报室、教育研究室。
纪检监察机关的合署办公,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推动了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建设的开展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在清理整顿医疗市场、执行收支两条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减轻农民负担、治理“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推行村务公开、接待群众来信方面,不断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使一大批违纪案件得到了处理并结案,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了清理路障、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在宣传教育研究、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创造出了一套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路子,为镇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史党建论坛·
以问责遏制“买官卖官”
董瑞丰
近年的干部换届中,中央高度强调遏制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制订了有关工作条例,加大对违规用人的监督检查。专家判断,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选任的公信度,还将强化制度监督。
一是继续规范选人用人的权利运行方式和程序。当前,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尤其是买官卖官,性质恶劣,群众意见集中。中央党校
即便形成严格的规范,在成文的制度下也还通行着一些潜规则,直接或间接影响干部的选任。比如,民意测验本是反映群众意志的方式,但是,一些领导通过下属去“做工作”,按照领导事先定好的调子在群众中暗示应该投谁的票。
为此,组织部门近年来就规范一把手用人权进行了重要探索,在多个地方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有的试点对一把手用人权进行明确界定,有的制定了干部选拔使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力图通过多种手段形成监督合力。这些成果值得各地借鉴。
二是加快建立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据中纪委统计,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一年间,共查处4960名县处级以上干部。有人指出,这说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确实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但却很少听说有领导干部因为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而被追究责任。
从实践来看,难以追究责任存在多重原因,包括选任过程中以“程序正确”之名行“钻空子”之实,包括集体和个人责任,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责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界定比较模糊,包括具体追究责任时受到官员关系网的阻碍,等等。
专家指出,按照中央精神,相关配套措施将逐步完善,最终目的是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使跑官司要官者没有市场,买官卖官者受到处罚。
三是抓紧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及时了解群众对选任用人的评价,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把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一项重要标志,来衡量、监督、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有专家指出:评价干部不仅要看显绩,更要看实绩,一些难以量化的考评内容可以适当整合到民意调查当中,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的方式来检验。
高新民表示,建立科学有效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通过加强民众监督来防止和杜绝用人制度腐败,才能改变干部“只对上,不对下”的工作方式,才能“不让肯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从根本上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
·党史党建小知识·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的“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创造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
A 剿匪斗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粮食价格的稳定
D 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E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上期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