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浅议
发布日期:2009/12/16   来源:   点击次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农村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群众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已经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员的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核心领导地位,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已成为解决当前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对全乡9个村的班子和党员队伍进行了调查。

一、村级班子及党员队伍的现状

巴山乡现9个村,是一个典型的偏远贫困乡镇,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在全乡的村级班子中,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49.1岁。其中60岁以上的2人,40岁以下的1人,高中文化程度4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5人;共有支部委员18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6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2人;全乡共有农村党员237人,其中60岁的113名,占党员总数的47.7%35岁以下的26人,占党员总数的1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215人,占党员总数的90.7%

二、村级班子及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级班子及党员队伍的老龄化依然严重。近年来,尽管通过五三0工程的实施,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党员的发展上,如何用党的基层组织的自身魅力凝聚广大优秀青年成为一项重大的课题。党员发展难依然是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一大难。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的老龄化更趋严重,与农村的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极不适应。

(二)班子的素质无法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在过去的年代里,村干部队伍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牺牲和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员流动和对外交流的加快,群众的素质显著提高,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广大群众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全乡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新的形势和广大群众对村级班子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让现有的干部队伍的缺陷日益突现。一是表现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够。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向知之甚少,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二是表现在管理社会事务能力不够。在村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三老现象,一种是老汉型干部。年龄大,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任你刀枪剑戟,我都三极斧,工作无创新,全凭资格老,按部就班。用老眼光看新问题,用老办法处理新矛盾,办事效率差,给人们以叨着旱烟、披着中山装、打着小官腔的固定形象,被群众称之为中常委级别干部。另一种是老板型干部,在其位不谋其职,以包工揽活为主,为自己的利益赴汤蹈火,视群众的冷暖无动于衷,与工作是两层皮;还有一种是老好型干部。处处都做和事佬,矛盾面前怕得罪人。日常工作应付拖拉,新问题面前畏手畏脚。对上唯唯诺诺,对下左右求圆。这样的干部队伍已经严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的需要,低下的管理水平和单一的管理手段还导致了一些内部矛盾的处理不当,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三)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村级组织缺乏增张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在全乡的9个村中,村上有一点集累的只有3个,最高的为3万元,而这些还都是处理闲置学校和公共设施的资金。村级集体是村级组织能有钱办事、凝聚群众,增强合力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村级班子失去了最为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

(四)党员的素质与发挥行锋模范作用不相适应。在全乡的党员中,60岁以上的党员占到党员总数的47.7%,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占到党员总数的90.7%,老龄化和低文化水平导致全乡同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开放程度的提高,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视野不断开阔、致富本领不断增强,使我们的大部分党员的思想意识和素质已落后于相当一部分群众。同时,自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相对分散的生产方式使党员活动开展难度增大,导致大部分党员的组织观念和政治意识逐渐淡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逐渐减弱。在新农村建设中,已很难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干部管理。一理要对现有村级班子实行分类管理。对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懂经营、会管理的村级班子成员要帮助理清思路,找准路子,帮助解决生活,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和困难;对工作能力差,但有责任心的干部,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帮助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对个人能力强,但只顾个人发展的干部,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提高认识。对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的干部,要做好劝退工作;对作风粗暴、思想不纯洁的干部,要做好调整和依法处理;二是要建立后备人才储备长效机制,现有的村级班子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乏科学实用的后备干部培养方法和渠道。要在青年中,发掘有文化、有志向、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从政治上,给予他们参加公共事务管理的机会,提高政治素质;在经济建设中,尤其是产业发展上,要有意识地进行倾斜。特别是对有发展愿望的青年要从各方面予以帮助,培养致富本领和现代经济管理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多种渠道。一是在本地的经济发展中培训;二是要有目的把重点培养对象外送到具有发展方向标的省市乃至全国的第一村类型的地方培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催生激情,激发信心;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待遇,鱼渔并授,力所能及地提高工资待遇,激发责任感,使其把工作当回事。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带领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成绩与村干部收入挂钩。同时,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素质高、成绩突出的不但要重用,更要以物质上给予奖励,对上进心和责任心不强和成绩平平的进行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并建立公开透明长效的评比公示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物质基础。一是要提高认识,增强壮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但是农村的集体经济依然是一个空壳。这不仅让村级班子无钱为民办事,制约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影响到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新思想和新方法,要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发展的契机,有效现有的集体资源,充分利用广阔的荒山、土地和人力资源,加快劳动力资源的就地开发力度,通过对外联营,对内联合的方式,整合资源,走出一条符合巴山实情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另外,要加快对村干部利用集体名义包揽工程的监管。建立村集体承包工程的利润分配机制,在既要保证集体利益不被个人侵占,又不打消工作的积极性。

(三)调整党组织设置。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政策的改变,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重点和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设置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逐渐打破现有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格局,建立以产业为基础的新的党组织,以增加群众收入为突破口,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党的基层组织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巩固党在农村的核心地位,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巴山的事办好。

(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要对党员队伍加强理念学习,提高政治修养,特别是要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他们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二是加强入党积极份子的培养。要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党组织对优秀青年的吸引力,并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培养后备力量;三是改变党员发展的观念,要改变等优秀青年找上门的发展观念,主动挖掘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为党员队伍输入健康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