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着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08/12/25   来源:   点击次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实施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两年多来,我乡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略,在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之路上,已初步取得成效。同样在努力的实践探索中也收获不少感触,现总结辑录下来,浅知拙见,望能与各界朋友交流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本质是“农村”、“核心是“新”、关键是“发展”

(一)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农村、农民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全国人口近80%,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撤开农村发展就只是一句空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难点都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稳,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所以,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最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农村发展的问题,农民生活的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要体现出“新”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新的内涵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副美好的新农村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其它四个方面的着力点,是一切目标的最首要,最为前提的目标,“生活宽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对农村整体素质的要求;其本质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村容整洁”主要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为了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提出的目标。后三条作为具体描绘的单个目标,实际上是为保证“生活宽裕”这一目标而出现。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新的特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时代特征,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提出来的,是新农村最富时代特色的标志;二是综合特征,新农村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生产领域或者某个环节,而是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个领域;三是联动特征,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工作部署,是城乡一体,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考虑的,而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四是渐进特征,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五是动态特征。新农农村建设立意十分久远,内容十分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

(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发展

中国现今一切工作的开展,经济发展是基础,也是关键,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物质基础作为前提,任何的计划和方案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既是基础,又是目标。

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精神文明发展,物质基础的改善以及民主管理的建立健全都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发展经济,如何让这一切目标逐一实现的物质基础的保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又涵括了生产发展这一目标,由此,经济快速持续,有活力地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更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一)实事求是,统一思想,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1、巴山乡概况及发展简析

巴山乡位于镇巴县东南隅,距县城62公里东接紫阳县麻柳镇,南邻四川省万源市皮窝乡,西连本县盐场、渔渡两镇,北依本县小洋镇。地处大巴山腹地,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山高沟深,多为陡崖峭壁,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乡共有9个行政村,有平坦谷地且适宜居住的平缓地带少之又少,仅为二三个村。巴山乡整体经济发展良好,人均年纯收入1758元。在全县居中上层,这主要得归功于镇巴境内唯一的一条铁路贯通这里,两个小小的火车站带来了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也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发展观念的革新。

2、实事求是,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

一切工作都讲求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巴山乡最大的实际,是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这就决定了巴山乡的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单一模式,既不能只搞依山就势的“农家山庄式”,也不能只搞川坝地区的“田园风光式”,要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可以在“田园风光式”周边点缀“农家山庄式”也可以“农家山庄式”中渗透“田园风光式”。总之,形式易灵活多样,不拘于固定模式。因此,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依据地形地貌特点,依据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而设,部分村实行了居民区建设,而在部分条件较差的村,居民点依公路而建,分散,但不零乱。

3、加大政府主导力度,调动村民巨大积极性

我乡政府干部队伍,是一支业务能力高,整体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队伍。在对待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上,政府加大了干部资源的投入使用,除了包片领导、包村干部以外,每个村还安排了12名干部作为联建人员,从政策解读,技术支持,观念引导等方面加强了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度,使参建群众心里有底,不会觉得茫然无措。同时,正确的政策引导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在更新村民观念的同时,让他们对于新农村建设前景有一种迫切的自主践行愿望。截止目前,我乡参加新农村建设实践的村民情绪高涨,干劲十足。(二)注重点面结合,把握轻重缓急。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是不为一切外力所轻易改变的,新农村建设也一样,我们不能人为的一味追求高效、快捷,而忽略那些最根本的发展规律。否则,其结果也许将会和先前所期待的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所以,结合我乡实际,新农村建设注重了点面结合,轻重缓急的全面把握。

1、因地制宜,试点引路

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同时要着重把握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要突出特色,由表及里、有易及难地有序推进,这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抓好示范点做到以点带面。这样,既有利于我们节约成本,又对我们摸索经验、总结规律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乡的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全面多点全方位地开展,只能在确定的示范点上努力花功夫。一方面来获取更多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试点的成功可以起到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其他的村民具有更高更强的积极性。

试点的选择必须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村民要有积极性;二是经济基础较好,居住相对集中或易集中;三是土地整理条件好;四是产业特色突出,带动性较强,依据此原则,我乡的试点选择在鹿池村。该村地理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以茶叶种植、蚕桑、养殖、劳务输出为特色产业,省道310穿境而过,加之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包茂高速公路及襄渝铁路二线工程相继在该村施工建设,包茂高速公路镇巴入口也将在这里建成,可谓发展前景广阔。

2、坚持总体发展,不摒除,不抛弃。

新农村建设解决的是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农业的问题,同样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我们没有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政治运动,一种短时效的时兴风潮来对待,而是认识到了它的事关全局的重要性,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长远性。因此,除了试点建设之外,我们不放弃对试点以外的条件相对恶劣的村域在这一方面的建设。每个村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有的村自然条件比较差,我们正在努力探索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创建模式,有的村经济基础较差,我们就以加大劳务输出等方式努力改善这些村的经济现状,以便使其拥有后一步创建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物质基础。总之,在全面发展的问题上,我们正在努力探索多种模式,加大智力投入,力求寻找出到低投入,高效率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三)抢抓机遇,重点突破经济发展

过去的几年,是巴山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几年,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政府努力协调各种资源关系,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1、施工单位送经添宝,归家民工献计献策

三年以前,巴山乡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务输出,在镇巴县以内,巴山是外出务工人员较早较多的乡镇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巴山乡恶劣的自然环境不适宜耕种,加之早些年经济作物开发较少,那时的巴山乡在自然经济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农民收入无来源,就较早较多地“被迫”离家外出务工,而这恰恰成了巴山乡如今的一大经济优势。自2006年,襄渝铁路二线工程和2007年包茂高速公路在我乡施工以来,带来更多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了巨大的思想变革,从外来施工队伍中,人们不仅仅得到了巨额的施工征地补偿和劳动力的高价使用,更是学到了闭塞乡村从来不曾有过的经济思维和发展观念。人们不光学会了将自家种植的粮食作物高价变卖,更是学会了先进的经营的理念,餐饮、服装零售等等一夜之间纷纷冒了出来,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业。众多的施工单位的确给巴山经济带来了变化。同时,外出务工较早的人们回乡后也同样带回了不一样的理财理念,因此,这一切经济方面的发展,意识方面的革新都对我乡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绝佳的机会。

00八年,在抢抓机遇方面,乡政府积极协调,在新农村建设试点鹿池村,成功争取三个方面的直接投入:一是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增加投入170余万元,在鹿池村新建高标准群众安居工程一处,建成后可集中安置高建公路拆迁户30余户;二是与施工方紧密协作,投资10万元改造该村集镇电力设施,解决了70余户300多人照明线路老化的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在国家建设的同时,带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增加投入230余万元,将原设计的交通便道变更为钢混水泥桥,彻底解决了该村四个村民小组900多人的过河及生产、生活资料运输的问题。以上三项工程的成功实施,是国家建设工程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双赢工程,既有效支持了国家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又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该村新农村建设得以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契机。   

2、特色产业再拓新路

00八年,借镇巴县茶技站茶叶种植推广之机,鹿池村凭借有利茶树种植的地理之优势,再次引种茶仔4.2万斤,茶树种植面积达800余亩。届时,茶叶种植将成为本村继蚕桑、劳务输出和养殖业之后的又一主导特色产业,为巴山乡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功发展又开拓了一条特色之路。

三、再接再励,新农村建设前景可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决定》再一次重申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更受关注,也将得到更多的投入与支持。结合我乡实际,一部分农民正在快速地富了起来,在满了口袋的同时并没有空了脑袋,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问题已不再是障碍,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农民为中心安排各项工作,积极引导农民,通过一定的激励政策带动他们出智、出钱、出力、吸引他们主动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那么,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事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大有收获。(作者系巴山乡人民政府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