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抓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基层党委、政府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必须紧紧围绕乡镇工作实际,狠抓各项建设,牢固树立抓建设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抓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一、抓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核心所在。要创新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一要以“兴镇先锋行动”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全局,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实施“兴镇先锋行动”的目标要求,坚持把农村、社区、机关、非公企业和窗口服务单位等不同类型的党组织,依据各自不同的工作特点,采取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把“兴镇先锋行动”的各项工作内容融会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工作之中;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通过符合镇情特点的工作机制的有序高效运行,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明确工作责任、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过程监管、激励约束、阶段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三要通过开展村级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党员“评星定级、争当先锋”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要大力弘扬“激情做事业、实干兴镇巴”和“珍惜荣誉、争创一流”精神,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善抓重点、强攻难点,力创亮点,用高昂的工作热情、实干的工作态度,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二、抓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村情实际,遵循自然规律,明晰经济发展思路,突出“一村一品”,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一是全面协调,稳步推进。在注重把握全局,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把握好重点村与推进村的权衡比重,处理好点与面、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二是整合资金,重点帮扶。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和领导主抓、部门包扶、对口支援、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涉农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撑产业。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农民增收,作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高山、半高山、矮山三种不同类型的村各占27%、45%、28%的泾洋镇,在产业发展上,缺乏资源优势,如何培育支撑产业是一个难题,在强力推进以畜牧业和绿色产业为主的集群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根据各村的区位特点和比较优势,立足“一村一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通过发展不同类型特色产业的办法,进行重点培育,以量的聚集,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支撑;四是突出抓好示点示范。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按照面上抓重点,点上抓亮点,落实抓难点的具体工作要求,大力实施两园(产业园、休闲娱乐园)、三建(灾后重建、安居工程、移民搬迁)、四化(道路绿化、街院硬化、房屋美化、村庄净化)工程,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取得明显成效。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抓好以水、电、路、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泾洋镇城乡自然条件差异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经济转型较难,发展后劲不足,如何最大限度地打破基础设施滞后给镇域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瓶颈制约,应着重把握好三点:第一,领导重视是前提。就乡镇而言,抓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诸多工作中最难而又最具体的一项工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思索,超前谋划,综合协调,真抓实干,才能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第二,统筹规划是关键。面对基础设施欠账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得到解决的实际,我们要用超常规的思路和手段,在系统抓好规划、统筹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首先抓好严重影响和制约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项目。近几年来,泾洋镇在全力加快推进全镇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的同时,制定了“一轴双三环”的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即以210国道为轴线,在全镇的东西两片各建设三条公路连接线,打通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形成内外两个三环,目前已完成了近80%的规划建设任务,后续工程正在有序推进;第三,整合资源是重点。搞基础设施建设,难就难在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一方面,要在抓、争、跑、要项目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坚持整合资源,多方捆绑资金,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率先突破。
四、抓和谐社区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稳步发展
公共服务和社区和谐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围绕改善民生这一根本,首先要从广大城乡群众最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其次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社区职能转变,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突出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好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作用和社区社会组织整合资源、提供服务、发动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社区的服务管理合力;再次要深化社区民主自治。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居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进一步提高居民自治效能;最后要以创卫争国优为契机,积极主动参与城市建设,为打造美丽山城,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做出贡献。
五、抓社会事业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发展是主题,稳定是前提,和谐是目标。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此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保民生”这一主题,坚持不懈地把关注民生、保持社会稳定放在重要位置,抓好落实,取得实效。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把为民、便民、利民的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作为基层党委、政府,重点要放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上,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二是扎实搞好便民服务。充分发挥镇村(社区)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作用,在便民服务上采取新的措施、赋予新的内容、力求新的成效,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用工作作风的进一步改进,服务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办事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抓建设的能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程度;三是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努力实现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以创建“省级平安县”为契机,进一步突出各项维稳措施的超前性、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力争在提升社会治安“大防控”水平上有新招、在强化基层基础“大工程”建设上见成效、在增强社会矛盾纠纷“大化解”效能上出成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出实招、下硬茬、强突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顺利实现创建省级“平安乡镇”的目标。(本文作者系镇巴县泾洋镇党委书记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