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巴县新崛起的市级重点镇
发布日期:2013/10/23   来源:兴隆镇 段明才 吕朝武 康树虎   点击次数:

“高杆路灯不接电,配套设施样样全,移民大楼平地起,集镇旧貌换新颜”;这是镇巴县兴隆镇日前“文艺汇演”中的快板剧台词之一。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城镇化推进政策的指引下,镇巴县兴隆镇党委、政府结合镇情,确定以水田坝社区(村)作为全镇的示范村予以重点打造,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茅坪、青狮等中心村庄率先突破发展,紧紧围绕集镇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增收四个核心内容,整合涉农要素,加大投入,实行集中连片、板块打造,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陕西省“一村一品”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机关大院标兵”、全县创先争优先进党委等多种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面貌新

一是改善交通促发展。积极配合县上顺利完成了镇镜内小巴、堰大路24公里改造工程建设任务,极大提升了全镇公路主干线运输承载能力,全镇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并抓住这一机遇,自加压力,在今年内新建设通村水泥路210公里,全镇16个村92个组443818745人,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修建到组到院落公路达279公里,村民出行、运输方便快捷,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夯实基础显活力。先后争取移民搬迁、产业发展、集镇扩容、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灾后重建、土地复垦等涉农项目资金1.2亿多元,实行捆绑使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投资119万元的兴隆大桥已全面竣工通车;投资8000万元的集镇福田街段改线工程基本结束;投资76万元的文化中心和110万元的水田坝供水工程已投入使用;新的跨楮河大桥已经动工,一河两岸的集镇新格局凸显“雏形”;各村农电改造到位,90%的农户安装了电视、电话;兴隆集镇马道子、喻家院子、福田街及庙坝、河心、小河坝等陕南移民点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设起点高、质量好、推进有序。

     村容村貌变化大

一是高规格修建陕南移民新房。全镇16个村近几年共建移民点28个,集中搬迁8873581人,占全镇总农户的20%。其中,茅坪新村安置点新建房屋149户,水田坝村马道子移民点新建房屋126户。各点新建房屋风格统一,样式新颖,设计科学合理,户均宅基地面积均达到90平方米以上。水田坝村还通过加固维修、压檐座脊和室内外粉刷,完成了185户村民375间危旧房“徽派建筑”改造任务。这些搬迁后的农民,彻底告别了原来的危旧房屋,住进了统一规划的二层小楼,家家通水电,户户有电视,生产生活方便,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二是大范围完善配套。结合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集镇建设。在水田坝社区(村)改建道路3.5公里,修建防洪堤900米,埋设供水管3.25公里,建15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1座,架设输电线路0.8公里,修建挡墙895立方米,修建钢筋砼盖板涵洞4道,新建水源工程1处;新修村综合办公室5260平方米;制作文化墙24面;修建茶园排洪沟3500米;建速生密植茶园630亩,扩建茶叶加工场4个;修吊桥两座、通村水泥路6.7公里;硬化村民院场出入道路2230平方米、村民院坝3720平方米,建花台40个,垃圾池6个;栽植行道树3000棵。目前,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主导产业促增收

一是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全镇现有茶园面积10820亩,虽然面积大,但荒芜老化严重,产量效益低。针对现状,该镇狠抓了茶园基地建设和低产茶叶改良及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先后在水田坝、青狮两村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形式,新发展连片茶园800亩。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反复加强对茶叶加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水田坝村徐兴家茶叶加工厂聘请了西乡胡氏茶厂的技工来厂“传经授徒”,现场培训茶技员,促使全镇茶叶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同时,招商引资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青狮村300亩老茶园成功与返乡农民工刘良海签定了30年的投资开发合同,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大巴山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湖南科协的先进技术,种植茶果、发展茶叶。

二是做大茶叶品牌。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兴隆特殊的地理气候优势,走茶叶品牌战略道路,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和专家指导,水田坝党员示范基地—茶产业带头人康联龙、何玉贵研制的“定远春”、“裕禾”品牌茶叶在国家、省、市茶叶博览会上多次获得金、银、铜奖,刘良海新办的大巴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巴山君子”获得中国(西安)茶叶博览会名茶类银奖,他们先后夺得1294铜的好成绩,兴隆茶叶知名度不断提升,受到省、市、县各级的表彰奖励。去年全镇春茶共加工名茶3700公斤,炒青33吨。现有茶叶协会2个,受益茶农900余户3500多人,今年新建茶园630亩。全镇“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供销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重视龙头引领。针对茶叶发展趋势,该镇积极做好吸引外来客商投资工作,先后吸引返乡青年农民张子亨、刘良海投资600多万元建的大巴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镇巴县天元养殖有限公司已全面投产见效。同时,西乡、汉中、宝鸡等地多家民营企业家慕名前来洽谈投资,外地人士申请到该镇建房创业的逐年增多,发展势头好。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为全镇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大力发展白山羊为主的特色养殖。全镇已涌现出“三阳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平白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天乐养殖有限公司等6个养殖大户(企业),有养羊社员352人,已经发展白山羊6500只,蛋鸡21000只。     

五是魔芋产业后劲十足。在全县产业政策引导和项目资金扶持下,该镇各村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建立了火焰溪、西山、竹园、茅坪等村魔芋百亩连片示范基地,起到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全镇魔芋种植面积达到了7800亩。像火焰溪村钱家垭组村民文光德、文光明等村民魔芋种植年收入都超过1万元。为搞好魔芋“产、加、销”服务体系建设,该镇在征地、贷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先后帮助黄朝宝和徐兴家三兄弟办起了三个魔芋加工厂,年加工鲜魔芋达到3000吨,并吸引了全县各镇及紫阳县的魔芋都运到该镇初加工后销往汉中等地。

目前,兴隆镇已成为镇巴县东部地区最大的魔芋集散地,魔芋产业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之一。在茶叶魔芋、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的拉动下,全镇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5469元。

   集镇功能实现新提升

首先是特色打造,准确定位。过去的兴隆集镇是一条仅200米长、以“木架子”结构为主要建筑的破旧不堪的老街,没有生机与活力,更没有吸引力。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个面貌一新的“徽派特色”靓丽集镇,主要特色体现在“两广场、三主街、四路口、五特色”上,即,“建好两个广场,完善三条主街,美化四个路口,打造五个特色(五条街道一街一景:古色古香街、丹桂飘香街、灯火辉煌街、商贾林立街、靓丽畅通街)”,经过艰苦建设,终于完成了新建任务。镇党政一班人充分考虑到兴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优势,按照汉政办(201336号“关于确定十五个市级重点镇”的文件精神,把集镇建设目标定位为:带动县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龙头产业聚集的“商贸中心”和宜居、宜商、宜观光的市级重点镇。

“感谢亲友相助新房落成,不忘党委政府改善民生!”国庆节前夕,当镇巴县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的县委组织部干部王武来到该镇水田坝村陕南移民搬迁户袁国庆的新家时,发现他正和妻子忙着给新房门上贴着的对联扫灰尘。谈及移民搬迁带来的好处,53岁的袁国庆高兴地说“以前住在半山腰里,出门泥巴路、每到下雨天,车辆无法通行,吃水的是自己挖个土坑蓄的水,娃儿上学、干农活都不方便,可受尽了苦头。如今再不会受这样的苦了……。”

其次是功能配套,全面扩容。镇党委政府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承载产业、辐射带动的集镇建设思路,积极完善集镇功能配套建设,扩大集镇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全力打造市级“重点镇”。通过修编《兴隆集镇建设规划》,扶持和鼓励各村农民到兴隆集镇安家落户,通过移山改河、削山填沟新建了喻家院子、福田街、马道子长达1680米的三条新街,新修的街道排洪沟、彩砖铺设、道沿安装全部竣工;工程浩大的福田街新建工程已全部竣工,一个崭新的文化中心广场已经建成。

目前的兴隆集镇比过去扩大了2倍多,集镇常住人口由过去不足1500人增加到现在的近4500人,人口规模规扩大了1倍多,完成集镇建设投资达1.2亿多元。集镇水、电、路、讯、校、医、乐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出现了“梧桐引凤凰”的吸盘效应,先后吸引了魔芋、茶叶加工及农产品、建材营销、木器、铁艺加工和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新入住各类个体工商户120余户,转移安置就业500人,新集镇的“吸引力”初见成效。

三是广开渠道,多元融资。一是利用堰大路过境机遇,争取上级投资500余万元,新建福田街南段街道260米,安排建房108户;协调争取国土所、中心卫生院、派出所、计生中心服务站、工商所、兴隆中学兴隆小学兽医站、文化站、电信所等单位配套基建项目资金近1500万元,有力拉动了兴隆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集镇的美化、亮化进程。二是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捆绑整合国土、扶贫,计划、民政等项目资金用于兴隆集镇建设,新修了马道子和喻家园子街道980米,铺水管300米;利用代赈移民搬迁、安居工程、灾后重建政策帮助92户建房户在新街按统一户型、风格建房1047280平方米,按每个农户筹资20万元计算,直接投入集镇建设资金又达1000余万元。项目带动,激活了民间资本的建设热情,市场和政府“两只推手”,推动了兴隆集镇建设的大发展、大变化!

谈到集镇建设的远景时,镇长刘文兵满怀豪情地说“政策落实到位是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基础。无论新农村建设或是城镇化推进,我们都始终坚持教育、引导、示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基本工作方法,让干部首先把政策吃准、吃透,然后向广大群众说清楚、讲明白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由谁建的问题,消除模糊认识和等、靠、要思想,从而奠定好群众基础。在惠民政策落实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徇私情,一把尺子量到底,该多少就是多少,据实兑现,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政策优惠,不断激发全镇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

“落实就是能力”是镇党委书记肖明华的“口头禅”。镇党委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推手”,时刻充当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阻力,他与领导一班人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份内份外,始终冲在最前面,深入农户和建设工地,现场解决问题,梳理关系,化解矛盾;全体镇村干部按照岗位目标,实行包工地、包院落、包农户、包进度、包质量的“五包”责任制,促进了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创先争优追赶超、争先进位促发展,是兴隆镇党政一班人今年的发展理念,在城乡一体化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的征途上,该镇正沿着“十八大”指引的航向,与时俱进,再谱华章!

  “什么大?兴隆集镇变化大。什么小?城乡差距在缩小……”,在兴隆镇楮河边散步时,耳旁还不时传来阵阵小学生的音乐快板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