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点镇建设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9/12/14   来源:   点击次数:

20093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根据《纲要》精神,7月省政府确定了107个重点镇,《纲要》对重点镇建设提出了择优扶强、扩权强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的建设思路,明确了重点镇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的目标任务。重点镇的建设时间大致确定为三年,即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力争在3-5年内,把重点镇建设成为县城副中心。要达到这一目标任务,笔者认为,重点镇建设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修编总体规划

建制镇过去都做了总体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要求的变化,原来编制的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重点镇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总体规划重新修编。修编时一要科学规划。要结合重点镇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成因、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规划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二要准确定位。107个重点镇处在全省不同的地理位置,每个镇都各有特点,可谓千差万别、各有千秋,有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等不同类型,要根据各自特点准确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和思路。三要兼顾中长远目标。重点镇建设规划年限一般为1020年,规划时既要着眼当前,也要兼顾长远,既要有现实可能性,也要有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坚持规划一张图,签字一支笔,谁签字谁负责,避免“领导一换,规划重来”现象的发生。四要细致安排项目。三年建设期重点镇要有较大的改观的变化,必须要以项目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从道路、桥梁、给排水工程、电力电讯、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搭出重点镇的骨架。

二、明确建设思路

通过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率先在重点镇范围内实行户籍一元化管理,实施城乡统筹社保试点,建立和完善重点镇社会保障制度,扩大重点镇建成区面积,增加集镇人口,明确产业定位,使重点镇成为适宜中小企业创业和县域人口聚集的中心城镇,成为县域副中心。笔者所在的渔渡镇地处陕川交界处,是出陕入川的重要门户,自古以来物流畅通,商贸活跃,因此确定了以走商贸型发展的重点镇建设方向。

1、以集镇扩容为重点,推进集镇商贸业发展。

按照重点镇建设要求,结合目前集镇发展现状,依托集镇一期建设,计划由南向北统一征地100亩,公开招标,进行垫方回填,达到“三通一平”,采取向社会融资的办法,吸纳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到集镇建房入住,由政府新建道路、水、电等公用基础设施,并逐步建立各项配套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建立配套齐全、保障有力的物流体系,重点发展辐射农村的农资、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四大连锁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商业、金融、科技服务体系的网络布局,促进我镇商贸的不断发展。到2012年集镇人口达到1.5万人,个体工商户达到300多家,日商品交易额突破50万元。

2、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和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畜、茶、果、菌和劳务”五类特色产业。以凯旺牧业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事生猪饲养,将九家榜村建成生猪养殖专业村,不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建成500亩优质茶园,新建九家榜茶叶加工厂一座,进行茶叶精加工,提高茶叶产值;以花果村为中心,带动周边村种植小杂果,逐步扩大全镇小杂果种植面积,力争到在2012年达到3500亩,提高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渔渡木耳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利用丰富的栎树资源,规模发展单片出口木耳生产;进一步加强对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引导有序输出,提高劳务总收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从而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3、以整合项目为抓手,推进重点镇建设有序进行

围绕重点镇建设,整合全县各部门项目及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部门联动”的原则,捆绑使用交通、扶贫、水利等专项资金,在完成上报的五大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城防河堤、绿化、亮化以及群众健身广场等公益性设施进行建设,充分发挥资金聚集效益,促进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4、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统筹城乡同步发展。

重点镇归根到底仍然属于农村,由中心集镇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既是重点镇建设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完善渔渡集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同时,沿210国道沿线,对长滩河村、红旗村、花果村实施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实施到村路、到户路、庭院硬化、一建三改,使中心集镇与周边村落环境面貌协调一致、相得益彰。促进重点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发展。

5、以户籍改革为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在渔渡重点镇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及其他性质的户口类别,按照常居住地户口登记的原则,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统称“居民户口”。鼓励外来进镇人口到渔渡集镇居住和兴办产业。逐步消除“农民”和“居民”的区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

2012年,重点镇建成后,重点镇建成区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1万人;新修及改建道路8条,形成“五纵三横”的道路网络,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新建输水管道两条30公里,集镇供水设施完善,集镇用水难问题彻底解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栽植行道树2000余株,新增绿地面积6000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洒水车1辆,集镇垃圾达到日产日清,建成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达到县城建设标准;在渔水河上建成公路桥3座,将集镇与210国道相连,大大方便居民出行。中心集镇周边村庄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一个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并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初步形成。

三、统筹部门联建

重点镇建设是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量大、面宽,仅仅依靠建制镇和城建主管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得到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解决8000万至1个亿的融资问题。重点镇建设要求投入资金不少于8000万元。其中省财政无偿投入157万元,省级财政借款747.7万元,市财政无偿投入1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805万元,三级财政共计1809.7万元。要以这1809.7万元作为资本金进行融资,我们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银行贷款融资制约,没有可建成收费的项目,没有本级财政收入进而逐年政府补贴偿还,没有可转让收益的实体。鉴于这种现实,我们只能从三个方面予以解决。一是捆绑使用项目资金,整合县级部门项目资金用于重点镇建设。在道路、桥梁、城防河堤、输水管道、蓄水池、给水工程配水管网、小流域治理、绿化、千村移民工程、村容村貌整治、代赈移民、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特色产业以及教育、体育设施、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网络、电力设施等各类建设项目实行资金捆绑,集中投向重点镇,推动重点镇建设有序开展。二是充分利用集镇土地资源,为重点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计划、有规模的开发集镇现有土地资源,借地生财,滚动发展,支持重点镇建设。先期征地100亩,可融各项民间资金3300万元。如果我县石油天然气开采成为可能,按规划所预留的工业区,尽可能为中石化所用,无论是建生活区或办公区,仅土地资源一项就可解决融资问题。三是以我县城投公司为平台,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吸纳部分重点镇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进程。

第二,解决管理和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一是请县城建局安排一名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常驻渔渡镇,给予重点镇建设工作的技术指导。二是重点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已确定编制2名,需请人事部门从相关专业招聘2名人员,使重点镇当前建设和后期管理有专业人员。

第三,解决重点镇配套政策改革的问题。一是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按照重点镇建设要求,未来三年将在渔渡镇进行户籍一元化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需要相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落实。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在重点镇建立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为主体,城乡统一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就业、开展保障性住房制度试点等工作。三是扩权强镇方面。按照重点镇建设要求,赋予重点镇一定的行政、经济管理权限,推进重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重点镇建设不仅仅是项目建设,更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块实验田,需要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干群一心,共同推进重点镇建设,真正把重点镇建设成为县城的次中心,助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