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悟镇巴
发布日期:2021/10/26   来源:人才股   点击次数:

在紧张忙乱的适应中,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与美好的秦巴山水文化相伴的,是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的俭朴生活。电影《长津湖》勾起了对逝去的爷爷的回忆,家的诀别和战争的惨烈,让男儿泪止不住得流。把泪流干,便不想家了。在镇巴没有自己的休闲项目,作为全天候的游泳爱好者,闲暇时只能呆在办公室里学习,去搏一搏难于上青天的考博,追一追遥不可及的大学老师梦。

刚到镇巴,听到一句话:大势是很难逆转的。字面读来的确没什么不对。放在镇巴语境下,这句话又该作何理解呢?这大势是城市化进程,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高学历人才流出,还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呢?市委、市政府赋予镇巴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任务,是镇巴最大的发展机遇。

随同下乡扶贫一路看来,老百姓的收入如能再上一个台阶,生活质量就会大不一样。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于经济要素的流动有着巨大意义。回放那静看安全却随时可能发生致命危险的曲折山路,再看这“星子山隧道,东区大计,镇巴大事”,体会良多。

遍地是山的镇巴,25度以下的缓坡大约只有5万亩,平川机械是不可以简单套用于山地的。如果以为来这里可以大显身手,那就错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地人更熟悉当地农情。同站里的副高交流,隐约感觉到他们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不在下风。

乡村振兴之路上,镇巴如何实施产业振兴,推动经济发展呢?山地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县委组织部安排的学习活动中,山货农产品深加工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通过品牌、标准、技术、消费市场开拓等企业经营行为,听过民歌、喝过矿泉水的镇巴林下土猪肉走上了更多品质消费者的餐桌。

听当地人说,镇巴的山看久了感到压抑。但山的那一边是活力。

(作者:刘斐斐,工程师,通州区支援镇巴县农业机械管理推广站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