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党员如何发挥作用
发布日期:2008/10/13   来源:   点击次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原来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许多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逐渐转移到城市社区。各种社会组织在社区落户,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大量进入社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区党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县委决定组织实施的“兴镇先锋行动”,为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动员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实现“三二二”突破发展战略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覆盖盲点,创新亮点,从而提升我县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努力实现我县党建工作新突破、新跨越,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提供了新的契机。泾洋镇作为城市社区党员集中地,如何在社区党建实践中有效开展“兴镇先锋行动”,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必须从不断变化的社区实际出发,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切实发挥社区党员在“兴镇先锋行动”中,紧紧围绕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和谐”的新型社区目标,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社区群众、关心弱势群体、整合社会资源、共建文明社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友爱和谐”的先锋,使党员成为“讲文明、守法纪、关爱人”的先锋。

    一、从改变领导方式入手,切实加强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领导

社区党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单位,在社区中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需要社区党组织进行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社区党组织是否能起到政治核心作用,是否能调动广大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关键是要不断创新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创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保持政治导向的正确性。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在政治上保证居民委员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参与对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信息传输功能,要注意把一些重大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二)注重分类指导的科学性。对社区党员分类建册立卡,可以通过印发调查表,接转组织关系时填写《登记卡》、召开党员座谈会等形式,对社区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掌握党员的基本状况,并进行分类整合,建立社区党员资源信息库,为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加强对党员的科学管理,使社区党建工作抓出实效,就必须实行分类指导,让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建立“直属”党员的“直管”机制。“直属”党员是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是由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组织体系中相对稳定的成员所组成的。党支部可以通过党课教育和支委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民主生活会、党员汇报会、等形式,强化党员的“在党意识”和组织观念。可实行“党建目标管理”。以充分发挥这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建立在职党员的“协管”机制,实行双重管理。党支部根据其不同情况实施主辅结合、双重管理模式,对在职党员实施党建目标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定期反馈所在单位党组织,使在职党员从严密的组织活动中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并提高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流动党员的“参管”机制,实行动态管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结合这部分党员更分散、流动性更大、工作变换更频繁的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动态管理模式,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一方面对流进的“流动党员”,要做好登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党支部活动,鼓励他们为驻地社区建设做贡献。另一方面对流出的“流动党员”,要发放流动党员证,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并对参与组织活动的党员实行登记制度。确保社区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

    (三)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同一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党员人数急剧增多且类型多样,给社区党建带来新的问题。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既继承党在基层党建方面的优良传统,又要根据新的情况,有所创新,使社区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充满活力。

二、从创新工作方式入手,不断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社区无职党员队伍的构成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状况、认知方式、工作生活形态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应根据不同特点、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中社区党员的实际,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消除党员思想上的顾虑和认识上的偏差,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要着眼于无职党员的思想实际,拓展教育内容。

 一是要坚持党员教育的基本制度。要坚持“三会一课”,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要对社区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从形式、内容和时间上保证教育活动的落实。其次要拓展教育内容。要注意区别不同的教育对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离退休党员,要开展“退岗不褪色”教育;对下岗失业党员,要开展“下岗不矢志”教育;对社区党员中一些思想问题较多、情绪易激动的重点教育对象,要进行政策宣传、法律灌输和心理疏导。

二是要着眼无职党员的认知实际,拓展教育途径。要组织党员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纪念碑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举办“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社区党组织要将党员教育寓于具备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的有益活动中。对离退休党员,可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开展下棋、打球等活动。对下岗失业党员,可将教育渗透到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中。

三是要着眼社区党员的工作生活实际,拓展教育方式。对新转入的党员,社区党组织要及时派人上门。对曾担任过领导的党员,党组织书记要亲自登门拜访。对年老多病的老党员,要派专人上门联系。要利用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集中培训。对流动党员和行动不便的党员,要采取“寄学式督学”和“送学式帮学”等方式,增强其党员意识。

    (二)开展以“四长、八员、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设岗定责活动,让无职党员“有职、有责、有为”。

一是设岗定责,让党员“无岗”变“有岗”。

要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原则,设置“四长”、“八员”岗位。“四长”即社区党小组长、楼栋长、治安巡逻队长和文体活动队长,“八员”即时事政策宣传员、社会治安联防员、环境卫生监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党风廉政监督员、校外教育辅导员、社情民意联络员、邻里纠纷调解员。按照一员一岗、有岗有责的要求,对“四长”、“八员”制定明确具体、便于考核的岗位职责。各社区还可以结合实际自设其他岗位。设岗前,要对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既全面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又要梳理出各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合理设岗奠定基础。

二是要严格程序,规范动作。要按照“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引导履岗、考核评岗”等环节精心组织党员上岗。第一,自我认岗。由社区党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通报“四长”“八员”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由无职党员结合自身的年龄、文化、体能、资历、特长、居住地等实际状况,自我选择岗位,并向支部申报,解决党员“愿不愿干”的问题。第二,组织定岗。社区党组织本着尊重个人意见和因人制宜、就近便利的原则,对每名党员的岗位进行讨论审定,解决党员“能干不能干”的问题。第三,公示明岗。通过党员活动室、居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党员和全体居民公布无职党员认岗定岗情况和岗位职责要求,接受群众监督,解决党员“真不真干”的问题。第四,引导履岗。在方法上进行指导,开展定期督导,解决党员“会不会干”的问题。第五,考核评岗。以岗位职责任务为主要考核内容,采取个人述岗自评、群众民意测评、支部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评定等次,作出年度鉴定,解决居民“认不认可”的问题。

三是开展“六个一”活动,深化党员责任区创建,让党员“无为”变“有为”。社区党组织要把发挥党员作用与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真正使党建主题活动变成群众满意工程。要鼓励无职党员“生活在社区,奉献在社区”,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困难群众帮一帮、陌生来人问一问、环境卫生管一管、邻里纠纷劝一劝、社区信息报一报、时事政策讲一讲。同时,结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构建“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党员中心户”网络体系,将党员编入相应组织中,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使每个有工作能力、有服务愿望的无职党员都在责任区里分到自己的“责任田”,切实解决社区治安难管理、卫生难保持、信息难收集等老大难问题。

四是积极搭建党组织与党员的沟通平台。当前,少数党员对党组织有抵触情绪,特别是一些企业下岗失业党员心中有怨气。为此,要通过开展走访、座谈等活动,及时与党员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疏导他们的抵触情绪。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协调委员会等社区党建工作议事机制,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可实施“为党员送上一份生日贺卡、每半年至少上门走访一次党员、每年至少为党员家庭办一件实事”,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积极开展“五送一建”活动。设立党员温暖基金,实行“七一”、春节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制度。建立完善干部报酬保障机制,注重关怀离退职社区干部,让党员在与党组织的“零距离接触”关怀中受到感化,思想得到转变。通过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活难题、实施再就业等系列关怀活动,从精神上、物质上予以关心,将扶贫、扶智与扶路结合起来,使生活困难的党员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激发为民服务、为社区做贡献的热情。

五是加大宣传,激发党员为民服务的热情。要加强优秀无职党员的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利用社区宣传栏、座谈会等方式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定期进行践诺考评,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要认真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细化社区党员评价管理办法,实行分类评价,增强党员评议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使无职党员干有目标、学有榜样、比有对手。

三、从落实保障入手,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创造条件

一是组织保障。针对党员结构,人数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的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适应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

二是硬件保障。要按照标准建立党员活动室、电教室、社区党校等,做到每个社区有办公场所、活动阵地、党建工作制度,活动载体,使社区党建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是制度保障。社区党组织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党员活动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社区议事恳谈会等,通过完善制度,做到社区事务党员先知、社区难题党员先议、社区工作党员先评,充分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强化党员意识,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

四是经费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投入,建议政府制定一些政策规定,把社区党建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县、乡行政经费预算,按年度定期拨付,组织部门每年可适当下拨部分党费给社区党组织用于开展党建工作。

四、从提高素质入手,不断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是社区党组织履行职能,发挥党员作用的重要保证。

一是要认真做好社区党务工作者的选配工作。要结合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契机,对社区党务工作者采取组织选派的方法,把年龄轻、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熟悉基层工作、热心社区工作、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社区担任包社区干部,也可以把大学生“村官”充实到社区进行锻炼,改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二是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办班培训、专题辅导、参观学习等途径,对社区党务干部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教育,通过学习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新形势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拓展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掌握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社区党务干部综合素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目标。确保实施“兴镇先锋行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三二二”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