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杨家河镇创新试行“村官带帮村官”机制助推大学生村官成长
发布日期:2013/07/02   来源:缪鹏(杨家河)   点击次数: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培养,做好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发展规划,经镇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决定试行“村官带村官、村官帮村官”机制(以下简称“村官带帮村官”机制),即在县委组织部“三加一”帮带机制、“五个一”管理机制、“七个一”培养锻炼机制和“两考一评议”考核机制的基础上探索试行用有大学生村官经历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等渠道再就业的村官带领、帮助在任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      

一、“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      

大学生村官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发展出现新变化新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视角提出来的。长期的人才外流导致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有待提高,在很多方面诸如教育、医疗卫生及农业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另外,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村干部的作用极为重要。而当前,就农村干部而言,普遍现象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带领大家致富的本领和进取的精神不强,又保守思想较为突出,等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进入农村,填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才洼地,广大的大学生无疑是合适的人选。     

 二、“村官带帮村官”机制可行性分析      

至2008年以来,我县选聘的五批大学生村官,现在本县在岗工作73名(包括有村官经历),通过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招聘等其他途径进行再就业的约计30名,其他县区有村官经历考录到我县工作的8名。该镇至2008年以来,共计分配大学生村官4名,其中参加公务员招聘并录取1名,离任1名,现在岗2名,调任到该镇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1名。目前全县在任村官和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有村官经历的村官(以下简称转岗大学生村官)已基本达到1:1比例,基本达到有大学生村官的乡镇都有村官经历的村官。     

 三、“村官带帮村官”机制优势性分析      

大学生村官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基层工作生活,大都没有农村生活经历,可能对农村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不适应,难以快速的融入环境;有些大学生村官刚刚上任就想干大事,不愿意做小事,或者排斥工作,可能会形成心态失衡;很多同志会有想要干工作,却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不知道应该怎么干?不知道怎么才能干好?     

 县委组织部先后出台了“三加一”帮带机制、“五个一”管理机制、“七个一”培养锻炼机制和“两考一评议”考核机制等多种机制,积极解决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大程度的加强了管理和培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村官带帮村官”机制在县委组织部各项机制上进行补充,合理利用优势资源。一是年龄结构差距不大。在任和转岗大学生村官年龄差距都不是很大,容易沟通交流,帮带工作将更加的贴近在任村官的心身;二是文化差距不大。按照大学生村官的招聘要求,整个大学生村官队伍学历层次基本一致,有共同语言;三是面对的问题大致相同。同样都是大学生村官,现在面对和曾经面对的问题基本都是一样的,转岗大学生村官更加清楚在任大学生村官可能面对的问题;四是最终的目的基本一致。大学生村官是缓解就业的一种方式,也是就业的一种渠道,最终的目的就是再就业;五是事例性更强。帮带人和被帮带人的对比性更强,转岗大学生村官有更多适合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的经历可以传授,有成功的事例在身边,在任大学生村官会更加信服,有更多的信心和激情。     

 四、“村官带帮村官”机制的实施方式      

在县委组织部“三加一”帮带机制、“五个一”管理机制、“七个一”培养锻炼机制和“两考一评议”考核机制的基础上探索试行利用转岗大学生村官以“传、教、助、谈、促”的措施,帮助本镇在任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传,转岗大学生传授其在村官经历过程的心得、收获和成功方式,使在任大学生村官少走弯路;教,转岗大学生村官教在任大学生村官工作方法,生活方式,指明成功的路子,教授做人处事道理,使其更快的融入工作、生活,尽快的走向成功;助,转岗大学生村官协助在任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使其以更加轻松的心态面对工作,在工作中进步,在学习中进步。并帮助其面对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谈,转岗大学生村官可以用朋友、战友、前辈的角色与在任大学生村官交流谈心,同样的经历可以让其放松心情将心中的事情将出来,使其身心愉快,健康成长;促,以成功的事情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信念的坚定性。      

五、“村官带帮村官”机制推广浅析      

目前全县在任大学生村官和转岗大学生村官已基本达到1:1比例,基本达到有大学生村官的乡镇都有转岗大学生村官,但还有部分乡镇有在任大学生村官,没有转岗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干部交流、招录考试、政策倾斜等方式创造村官带帮村官”机制推行的先决条件。也可以不局限于镇级帮扶,通过发言交流、座谈会、联谊走访、成功事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推广延伸至全县以及更广。